• 手机端访问

  • 微信服务号

音乐传情解文韵 续写支招明路径 ——川渝 2026 届普通高中英语学科优生培育研讨会

发布人:管理员    来源:酉阳二中官网   发布日期:2025-10-23    浏览量:96

为深化川渝及周边地区高中英语学科优生培养协作,破解“读后续写情节脱节、情感失真、语言单薄”等教学共性痛点,在川渝 2026 届普通高中学科优生培育研讨会期间,酉阳二中特邀湖南师大附中邓云浩老师,以“The Unspoken Symphony”为文本载体,带来读后续写专家示范课,为跨区域教师代表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优生教学范式。


一、课堂示范:三阶递进解锁读写密码

邓云浩老师以 “情感共鸣-文本解构-续写落地”为逻辑主线,设计层层递进的教学环节,将抽象的写作技巧转化为可操作的实践步骤,适配学科优生的思维深度与能力需求。

(一)情境导入:搭建生活与文本的桥梁

课堂伊始,邓老师以“你与父母曾产生过分歧吗?”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结合成长经历分享沟通困境。当学生谈及“与父母有摩擦矛盾”时,他顺势锚定文本核心矛盾:“17岁的Leo正面临同样抉择——热爱音乐创作的他,该如何回应母亲‘学工程才体面’的强硬要求?”这一设计迅速激活学生情感体验,为理解跨文化背景下的代际冲突奠定基础,也引发在场外地教师对“生活化教学适配不同地域学生”的思考。

(二)文本深解:锚定冲突与象征线索

在文本研读环节,邓老师通过“问题链+细节批注+小组思辨” 引导学生深度解构文本,匹配优生的分析能力。

1.核心冲突定位:用对比表格梳理人物诉求——Leo追求“音乐梦想的自我实现”,母亲坚守“工程专业的稳定保障”,进一步追问“矛盾本质是个体追求与传统期待的碰撞,还是沟通方式的缺失?”,推动学生辩证思考;

2.象征意象解码:聚焦“编织针”这一关键道具,结合“针尖敲击桌面如节拍器”“让Leo神经紧绷”等文本细节,引导学生从 “家庭秩序符号”延伸解读为“父母控制欲的隐性表达”,深化意象理解;

3.情感节点捕捉:针对“母亲突然停下编织”“Leo 摔门而去” 等情节,组织小组讨论“人物表面行为下的心理活动”,最终总结出 “压抑-爆发-僵持-隐性期待和解”的情感发展脉络,培养学生文本细读能力。

(三)续写指导:从框架搭建到细节打磨

作为课堂核心环节,邓老师将续写拆解为“逻辑构建-技巧训练 -范文示范-优生拔高”四步,实现“教-学-评-拓”闭环。

1.逻辑链构建:

提出“音乐传情→矛盾缓和→理解升华”的核心框架,明确要求 “续写需紧扣原文‘无声情感流动’风格,避免人物性格突变”,同时抛出拓展问题“若加入‘外婆’这一第三方角色,如何推动矛盾化解?”,为优生提供思维拓展空间。

2.技巧具象化训练:

动作链设计:以“Leo 向母亲示好”为例,提供“取吉他→指尖轻拂琴弦→调试音准→深吸一口气弹奏”的连贯动作示例,强调 “通过细节展现从犹豫到坚定的心理变化”。

修辞运用:对比“母亲很感动”与“母亲手中的编织针悄然滑落,眼眶像被春雨打湿的窗棂,泪水顺着针脚般的皱纹滚落”,让学生直观感受比喻、细节结合的表达张力。

环境烘托:引导学生运用“深夜客厅的暖黄灯光”“吉他弦的余震在寂静中散开”“窗外落叶轻敲玻璃”等环境细节,营造“温柔却有力量”的情感共鸣场景。

3.下水文示范与拔高:呈现完整续写范文,标注“冲突化解的关键对话”“呼应标题的音乐意象”等亮点,同时提出“若让Leo 在音乐中融入母亲编织的节奏,如何体现‘矛盾融合’?”,引导优生突破常规思路,展现个性化表达。


二、研讨交流:共研英语优生培优策略

在本环节中,邓云浩老师的示范课引发了与会教师的深度共鸣。大家以此为契机,围绕“高中英语特优生的精准培育”这一核心议题,结合PPT中展示的湖南师大附中实践体系,开展了扎实而富有成效的专题研讨。

(一)培优的定位与标准:我们究竟在为什么而努力?

邓老师首先以一张PPT切入,展示了湖南部分学校学生成绩集中在“100-110分瓶颈区”的现状。他分享了一个真实案例:“我们曾有一位竞赛生,数理天赋极高,但英语长期在110分徘徊。通过不到3个月的精准培优,他的英语高考成绩达到了130分,最终成功考入北京大学。”这个案例生动地说明,培优对于目标是顶尖大学的学生而言,并非锦上添花,而是避免其因英语“短板”而错失升学机会的关键举措。


基于此,他进一步明确了培优的两个核心标准(参照相应PPT页面):

1.分数基础:主要针对100-120分的学生。对于100分以下的学生,应先进行“靶向补弱”,夯实核心词汇和基础语法。

2.升学需求:学生需有冲击985/211院校的明确目标或参与强基计划等需求。“如果学生的目标院校层级已定,英语分数足够,强行培优反而会增加不必要的负担。”

(二)实践路径探讨:如何从“诊断”到“突破”?

随后,讨论聚焦于培优的具体操作方法。邓老师系统介绍了湖南师大附中的“分层诊断测试”体系。

诊断设计:测试卷以近年高考真题为蓝本,分为“基础”与“高阶”两部分。高阶部分重点聚焦阅读理解C、D篇和书面表达,这两大板块是学生能否突破120分,冲击130+的关键。

分析维度:他详细展示了如何从“得分率”“错误类型”(如“阅读过度推理”“书面表达简单句过多”)和“时间分配”三个维度锁定学生的核心短板。

课堂实施:以示范课中讲解的2025年新高考II卷阅读理解D篇为例,邓老师还原了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识别“目的类词汇”(如to raise awareness)来精准解题(第33题),并强调了教师应避免逐句翻译,侧重逻辑梳理,学生则必须强制划取题干关键词,避免盲目定位。

在写作培优方面,他以“应用文写作拆解”为例,展示了如何通过“理由分层法”(核心理由→细节支撑→读者价值)的思维导图,解决培优生常见的“逻辑单薄”问题,并分享了如何融入“跨文化认知”等个性化语料,为文章增添亮点。

(三)共识与升华

最后的自由交流环节,多位来自各校的教师都表示,邓老师的分享“系统、精准、可操作性强”,尤其是“分层诊断”和“目标量化”的理念,为各校回去后细化本校培优方案提供了清晰的范本。大家一致认为,特优生培养是一项精细工程,必须从粗放式的“教知识”转向精准化的“育能力”,通过科学的诊断、个性化的方案和高阶思维的课堂训练,才能真正助力学子实现能力的跃迁。


三、活动成效与后续跨区域协作

通过本次高水平的示范与研讨,与会各校教师代表在特优生培养的策略上凝聚了共识:未来教学应更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重语言实践与真实语境的结合,并在读后续写等关键能力点上进行深度教研。下一步,各校将借鉴本次活动的宝贵经验,结合本校学情,优化教学设计,共同推动川渝地区高中英语特优生培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图文:李明兰 熊心怡

编辑:文洪浪

核稿:张黎虹 戴志强

初审:李朦

终审: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