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端访问

  • 微信服务号

研之以精,导之以行,名师赋能,共促成长 ——川渝2026届普通高中生物学科优生培育研讨会纪实

发布人:管理员    来源:酉阳二中官网   发布日期:2025-10-23    浏览量:100

为深入探索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共同应对高中教学与优生培育面临的新挑战与新机遇,由我校主办的“川渝2026届普通高中学科优生培育研讨会”于10月17日至18日在校内隆重开展。本次研讨会汇聚了川渝两地资深教育专家、一线名师与教研骨干,旨在通过深度交流与智慧碰撞,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与成功经验,精准把脉优生培养策略,协力提升区域学科教学质量和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其中,生物学科研讨会由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正高级教师林艳华老师主讲。

一、从“形”到“神”:自由组合定律的方法建模

在自由组合定律的复习课课堂示范上,林老师以“认识自己的性状”与学生开展了一个有趣的课堂互动,学生的注意力迅速聚焦到课堂中来,更深刻地意识到正是多种多样的性状让每一个生物都具有独特性。而在遗传学的研究中,一对性状之后还有针对两对性状、三对性状及更多对性状的研究。


林老师从两对相对性状的课本实验入手,带领学生回顾已有知识,用一系列问题串来巩固基础,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对于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释,教材上有两种表述,在对比中,学生能够认识到生物科学发展的历史。

利用学案,快速检测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后,林老师对课本知识进行了进一步拓展,由浅至深地讲解了分别分析法的原理、应用与答题技巧。


课堂的最后,林老师让学生齐读她写下的祝语,激励学生在高考复习中不懈奋进。

一个小时的生物课鞭辟入里,不止让学生收获满满,听课的老师们也感悟良多。下课时,师生们掌声热烈,学生纷纷围到林老师身边,表达自己对林老师的喜爱之情,还请求林老师给他们签名以作鼓励。


示范课后,林老师强调复习课的上层建筑是高站位把握课标导向,复习课的内隐追求是提升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和生物学科关键能力,在复习课中,教师应力争靶向复习和精准提分。同时,林老师以本节课为例详细讲解了教学中的实施策略:一是问题归类,避免就题解题,要通过特征抽象发现一类题的共性;二是逻辑拆解,将模糊的解题感觉转化为清晰的动作序列;三是迁移应用,从“套用”到“创新”,通过“机械套用、变式训练、跨场景迁移创新”三步走,实现“做一题通百题”。

二、从“分”到“道”:试卷分析的思维建模

林老师认为试卷分析应从评分标准去定位得分要点,优化解题模型,培养学生应试思维,提升学习答题质量。以24届重庆高考一道生物大题为例,林老师强调一线教师要利用高考题的大样本提升自己对学情预判与认知误区把握能力。


同时,林老师也提到,目前可直接购买到各个学校高考成绩的结果报告,学校和老师要学会从数据中分析数据所反应的问题。


三、从“型”到“法”:夯实能力的题型建模

林老师由认知加工、思维范式和神经科学视角三个层面出发,讲解了题型建模的重要意义。她以“神经调节相关题型”为例,与参会老师进行互动,从基础知识到拓展延伸详细列举了19种题型,让老师们感受到题型建模的魅力之处。



同时林老师提到,新高考常创设新情景对知识进行考察,特别是在大题长句问答中,新词汇为答案落脚,应要求学生尽量多的用新情景中出现的新词去答题,提高得分概率。

四、结语

在这场研讨会中,林艳红老师对课本知识的细致处理、对学科内涵的深刻理解和对高考要求的精准把控获得了师生们的一致赞赏,我们从她身上,学到的不止是教学的方法和技巧,还有那份对待学生和教学的热情。希望各位教师同行在此后的教学中不断精进教学技能、提升教学水平,为学生们的未来搭建最坚实的桥梁!

图文:邱意婷 陈真

编辑:文洪浪

核稿:张黎虹 戴志强

初审:李朦

终审: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