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2日—28日,高2028届生物组以“显色反应探细胞奥妙,素养生根循生化真知”为主题,开展了本学期第1次生物学实验教学活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本次实验教学活动围绕以下三个阶段循序展开,内容充实,为新学期实验教学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 精心部署研方案,未雨绸缪备课程
为深化学生对细胞分子组成这一核心概念的理解,高2028届生物学科组全体教师在集体备课时就“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安全规范及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进行了深入研讨。学科组长根据全体教师的课程表安排,编制了实验教学班级安排计划表(见下图)。生物实验室实验员石绵老师提前备齐了各类试剂与实验材料,确保每一组器材完备无误,为实验课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体现了生物学科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 微观世界探真知,分子识踪显色奇
本次实验聚焦生物大分子的定性鉴定,通过还原糖的砖红色沉淀反应、蛋白质的紫色络合现象、脂质的橘黄色染色效应,构建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表征存在”的认知闭环。在斐林试剂的沸水浴中,葡萄糖醛基的还原性具象为氧化亚铜沉淀;双缩脲试剂与肽键的配位结合揭示蛋白质的空间构象;苏丹Ⅲ与甘油三酯的相似相溶原理则诠释了疏水作用的微观机制。这些颜色反应不仅是检测手段,更是生命物质基础的直观印证,使抽象的“碳基生命本质”在学生指尖绽放光华。

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化身为探索微观世界的“科研员”,严谨操作,仔细观察:还原糖遇斐林试剂,热水浴中砖红色沉淀悄然析出,如生命能量的温暖信号;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邂逅,瞬间绽放出迷人的紫色光环,似生命结构的神秘面纱;脂肪微粒被苏丹Ⅲ染液浸润,镜下观察,橘黄色的油滴清晰可辨,若生命储能的点点星光。这一系列奇妙的颜色反应,将书本上抽象的分子转化为眼前真切的现象,使学生亲身验证了生物学理论的科学性,感受到了生物化学的独特魅力。


三、 实践印证真知现,素养浸润新苗生
本次实验,学生不仅熟练掌握了三大营养物质的鉴定方法,其科学探究能力、观察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得到了有效锻炼。当理论知识与实验现象相互印证时,学生眼中闪烁的兴奋与光芒,正是学习兴趣被点燃的最佳证明。
许多学生表示:“原来生物这么有趣!”“通过自己动手,知识变得更容易理解和记忆了。” 这次实验经历,如同在学生们的心田播下了一颗热爱生物的种子,为后续的深入学习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正如诺贝尔奖获得者悉尼·布雷内所言:“生物学的美妙在于,它既研究生命的本质,也探讨存在的意义”。
本次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彰显了高2028届生物组“以生为本,实践求真”的教学理念。我们将继续以实验教学为支点,撬动学生对生命科学的深层热爱,培育兼具科学理性与人文情怀的时代新人。我们坚信,以实验激发兴趣,以实践启迪思维,定能助力高一学子在探索生命奥秘的道路上行稳致远,茁壮成长!
图文:侯媛媛
核稿:戴志强
初审:张黎虹
复审:李朦
终审: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