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探讨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我教研组于9月24日成功举办了一节以“基本不等式”为主题的教学示范课。本节课程旨在引导学生从熟悉的几何图形出发,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深刻理解基本不等式的数学本质、几何背景及其应用价值,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为推动课堂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实施路径。
一、以旧引新,数形相融
课堂伊始刘健老师用重要不等式)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分别用能得到什么不等式。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让学生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有强烈的熟悉感,能快速带动学生的参与度。同时,直奔主题,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效率,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紧接着刘老师从代数角度推理论证了不等式成立的事实,体现了数学的严谨性。最后通过动画展示圆中弦长与直径的关系,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基本不等式的几何解释。将抽象的代数关系(与直观的几何图形巧妙关联。这一设计不仅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更激发了他们对“数形结合”这一重要数学思想方法的浓厚兴趣,为新课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探究引领,凸显主体
本节课的核心环节是基本不等式(的发现、证明与应用。教师通过设置问题链与变式。让学生们积极思考、动手演算,真正成为了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则扮演了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的角色,适时点拨,确保了探究活动的深度和效率。
三、应用迁移,层层递进
在应用环节,教师精心设计了梯度分明、贴近生活的例题与练习题。一是基础巩固:直接运用公式求最值,强调基本不等式运用的核心“一正二定三相等”。二是能力提升:设计了需要简单变式(如拆项、凑项)的题目,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刘老师充分把握了学生的学情,重点突出在构造定值上下功夫。
四、技术融合,高效直观
刘老师熟练运用几何画板、希沃白板等信息化工具,将不等式的几何意义、函数图像的变化趋势直观动态地呈现出来,化抽象为具体,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提高了课堂效率。
五、学思并进,素养落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基本不等式的形式和证明,更重要的是理解了其内在的数学逻辑和几何直观。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逻辑推理、数学抽象、直观想象等核心素养得到了有效训练。整个课堂充满了思维的碰撞,学生参与度高,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学习习惯。
课后,全体数学教师围绕本节公开课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研讨。在评课环节中,秦小东主任与崔爱民老师对刘老师的课堂作了重点评价,一致认为其教学设计理念先进、示范性强,为新课标下开展概念教学、落实核心素养提供了宝贵范例。此次公开课的成功举办,得益于“鲁渝协作”所搭建的宝贵交流平台,让我们有机会领略到刘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也为教研组注入了新的思维活力,实现了跨区域教育智慧的深度共享。我们坚信,以合作促教研、以示范引方向,必将有效推动我校数学教学品质实现新的跃升。
图文:张俊 李月侨
核稿:戴志强
初审:张黎虹
复审:李朦
终审: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