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增强学生体质,提升运动技能,更能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与团队协作精神。为进一步优化体育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短跑能力,2025年9月15日,黄信老师在学校操场开展了以“50米全程跑”为内容的公开课。课后通过梳理此次公开课的教学目标、实施过程及成效,为体育教学的改进与提升提供参考。
一、激活身心,热身启航
课程伊始,黄信老师带领学生进行课堂常规训练,快速集合整队、清点人数,明确本课内容与安全纪律,安排见习生。随后,开展热身活动,完成开合跳、深蹲开合等热身操,以及高抬腿跑、弓步走等跑的专门性练习。这一系列热身动作,有效调动了学生身体机能,为接下来的50米跑练习做好充分准备,也体现了黄老师对运动安全与科学训练的重视。
二、知识铺垫,明确方向
在学生身体逐渐热起来后,黄信老师进入知识介绍环节,讲解 “步长(跑步中两脚着地间的距离)”“步频(单位时间内两腿交替次数)”概念,明确快速跑以无氧练习为主的特点。通过简洁明了的讲解,学生对50米跑的技术要点有了初步认知,为后续实践练习筑牢理论基础。
三、分层练习,锤炼技能
进入核心练习阶段,黄信老师先组织学生进行3-5组30米加速跑,让学生在短距离加速中感受步频与步长的配合;接着开展3-5组往返跑,提升学生的变向跑能力与速度耐力;最后进行2次50米全程跑,检验学生的综合跑速。练习过程中,黄老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不同的技术问题,如起跑姿势、摆臂动作等,进行一对一纠正,帮助学生不断改进跑姿,提升成绩。
四、放松身心,总结提升
核心练习结束后,黄信老师带领学生随音乐完成肩、腰、大腿等部位拉伸,采用四列横队组织,让学生在运动后能有效放松肌肉,缓解疲劳。最后进入评价总结环节,学生积极分享课堂感受与收获,黄老师祝贺学生取得的进步,并结合课堂表现,对学生在跑姿、速度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鼓励学生课后针对个人不足选择适当方法提升。
黄信老师的这节体育课,教学流程清晰,环节紧凑有序。从热身到知识讲解,再到分层练习与放松总结,环环相扣。既注重学生50米跑技能的提升,通过多样化练习夯实基础;又关注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在反复练习中磨练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整堂课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跑的过程中,不仅增强了体质,提升了运动技能,更培养了坚韧的意志与积极的体育精神,为体育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范例。未来,可进一步探索不同短跑项目与学生个体差异的适配性,让体育教学更具针对性与实效性。
图文:储淋 黄信
核稿:张黎虹 戴志强
初审:高旭
复审:李朦
终审:冉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