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0日,高2026届数学组第二次集体备课会如期举行。本次会议立足于高考一轮复习的关键阶段,旨在通过对近期入学考试的深度剖析,校准复习方向;强化周考题的诊断与导向功能;并聚焦“函数与导数”压轴大题中的高端解题技巧,学习名校经验,提升复习的精准度和深度,为下一阶段的专题突破奠定坚实基础。
一、入学考试成绩分析:聚焦问题,精准施策
陈丽娜老师对近期入学考试的数学成绩展开了全面且细致的复盘分析,旨在精准定位学生知识短板,为后续教学调整提供数据支撑。
1.整体成绩概况:陈老师通过梳理本次入学考试的平均分、及格率、高分段占比等关键指标,对比往期同期考试数据,分析学生整体数学基础水平与学习能力差异,明确当前教学需兼顾“基础巩固”与“拔高突破”的双重目标。
2.题型得分率拆解及知识模块问题定位:陈老师按考试题型(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逐一分析得分情况,重点关注高频失分题型,再结合得分数据,进一步拆解学生在各知识模块的薄弱环节。会议明确,后续教学需针对这些模块增加专题训练,同时优化教学方法,通过“例题精讲+错题复盘+变式练习”的模式,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3.学生分层需求梳理:根据成绩分布,将学生划分为基础薄弱层、中等提升层、优秀拔高层,分析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基础薄弱层,计划增加基础题型的专项练习,强化公式、定理的应用熟练度;针对中等提升层,重点训练解题思路的优化与答题规范性;针对优秀拔高层,引入更具综合性的压轴题训练,培养逻辑推理与创新解题能力。
二、周考题的优化与高效运用:导向高考,反哺教学
陈丽娜老师、徐俊老师重申周考的核心功能是“诊断”而非“评判”,就其“用起来”达成共识,并强调,对于周考题要:
1. 升级命题策略
滚动性:命题内容不局限于近期复习内容,需以一定比例对已复习的章节进行滚动考查,防止遗忘。
前瞻性:有计划地渗透“结构不良问题”、“新定义问题”等新高考题型,帮助学生适应变化。
2. 精细化进行考后分析
数据驱动:进行数据统计,精准定位每道题的得分率、错误选项选择率,讲评时直击痛点。
变式训练:针对错误率高的经典题、易错题,在讲评后提供一两道“变式训练题”,当堂或次日巩固。
三、专题学习分享:破解导数压轴题——构造与放缩的哲学
为借鉴外部先进教学经验,提升本组教师在函数专题教学中的专业能力,会议组织本组教师聆听了重庆八中关于“函数中的构造问题”“切割线放缩”的专题课程。课程结束后,组内老师踊跃发言,分享听课心得,重点围绕“可借鉴的教学方法”“与本校教学的差异点”“针对本校学生的适配调整建议”三个方向展开讨论。在讨论过程中,不仅拓宽了教师们的教学视野,也更坚定了大家在实践中融汇创新、因材施教的信心。
四、凝智破 “深水”,蓄力助 “扬帆”
高三复习已进入关键的“深水区”。本次备课会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厘清了当前阶段面临的突出问题,并找到了切实可行的攻坚利器。下一步,全体教师将坚决贯彻会议精神,把共识转化为行动,着力提升周考的实际效能,强化对压轴题的系统讲解与突破,切实助力学生在下一轮复习中扎实进阶,赢得更大进步。
图/文:徐俊 陈丽娜 黄艳飞
核稿:张黎虹 戴志强
审稿: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