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端访问

  • 微信服务号

集智研题明方向 深耕备考启新程 ——重庆市教育考试院来酉阳开展高考生物学科命题调研工作纪实

发布人:管理员    来源:酉阳二中官网   发布日期:2025-09-11    浏览量:108

2025年9月9日下午,高2026届生物学科组在奋飞楼503开展生物复习公开课教研,并于4号楼录播室开展重庆市教育考试院来酉调研普通高考命题工作活动。本次活动中,公开课是由由田玲老师展示的《光合作用——光呼吸和CO2浓缩机制》一节。随后通过与教育考试院命题专家和调研员的开会交流探讨,了解重庆生物高考命题最新方向。

一、田玲老师一轮复习公开课

田玲老师以《光合作用——光呼吸和CO₂浓缩机制》为主题,呈现了一节结构清晰、内容扎实的一轮复习课。课程以科学史情境导入,通过1955年与1920年的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光呼吸的存在及其意义,有效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教学中,田老师充分利用教材与课件内容,系统梳理了光呼吸的概念、过程、发生部位、能量消耗及其生物学意义,并通过图表对比、反应路径动画演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Rubisco酶的双重功能以及C₄植物和CAM植物在CO₂浓缩机制上的适应策略。


课堂注重引导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构建知识网络,尤其在分析C₄植物与C₃植物在CO₂补偿点、光饱和点、最适温度等方面的差异时,通过问题链推进学生高阶思维,培养其科学推理与表达能力。此外,课程还紧密结合高考命题趋势,强调图文转换、信息整合与语言表述的规范性,为学生后续复习奠定坚实基础。

二、调研普通高考命题座谈


在调研座谈环节,教师与重庆市教育考试院专家、调研员就2026年普通高考生物学科命题方向与教学建议进行了深入沟通,主要内容归纳如下:

(一)试题素材多源于生活

命题将更加注重与现实生活、社会热点及科技发展的联系,试题情境多来源于生产实践、生态环境、健康医疗等实际领域,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学知识在解决真实问题中的应用。例如,马拉松运动员常用的胶状补给能量胶、石柱传统中药黄连等素材。教学时应加强情境化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试题文字和图表阅读量将保持稳定

专家表示生物高考试题的文字篇幅与图表数量总体保持稳定,仍将重视对学生信息提取、图表解读与数据处理能力的考查。试题中可能出现多源信息组合(如文字、曲线图、结构示意图、数据表等),但不会出现阅读负荷过重或图表过于复杂的情况。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快速定位关键信息、图文转换与逻辑推理的训练。


(三)试题难度保持稳定参会教师提出24年生物高考试题偏难,而25年的试题做起来感觉难度稍有下降。专家解释,近两年的生物试题难度都比较稳定,24年平均分50,25年平均分56,总体而言差距不大。26年命题将延续近年高考生物学科的难度趋势,注重基础性与区分度相结合,突出对主干知识、核心概念和思维品质的考查。试题强调在教材范围内深化理解、灵活应用。教师应扎实做好基础复习,注重培养学生在新情境中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紧跟课标,围绕教材开展教学

教学应严格依据高中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突出教材的核心地位。复习重点应放在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中基本概念和原理,构建知识体系,强化关键能力(如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科学表达等)。专家特别强调,教材小字部分也属于高考命题范围,提醒老师们在教学时多加注意。


本次教研活动既展示了一轮复习课堂的实践样态,也通过权威渠道明确了高考命题的最新方向,为高三生物复习教学提供了清晰指引。田玲老师的公开课紧扣课标、立足教材、突出思维,体现了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教育考试院的出题方向答疑解读则为备考工作指明了重点,为老师们接下来的复习点明方向,让老师们对高考试题难度有初步了解,避免教学盲目性。在接下来的复习中,学科组将进一步加强集体备课,聚焦主干知识,优化情境教学设计,强化信息处理与科学表达能力训练,助力学生在2026年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图/文:冉路瑶 

核稿:张黎虹 戴志强

初审:高  旭

复审:李  朦

终审:冉  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