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端访问

  • 微信服务号

构建高效课堂 促进学生成长

——2027届语文组第7周备课纪实

发布人:管理员    来源:酉阳二中官网   发布日期:2025-04-09    浏览量:351

为继续增强学科组成员间的教学、教研交流,促进共同成长,3月31日,高2027届语文组在高一集体备课室开展了第7次集体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张海英、吴文珏组长主持,共有四部分内容。

一、杨建霞老师交流分享江苏南通学习情况与心得体会

在学校的组织和安排下,3月22日-26日,杨建霞老师参加了江苏省白蒲高级中学的学习培训活动。在今天的教研活动中,杨老师做了以“构建高效课堂,促进学生成长”为主题的交流分享发言。

发言中,她谈到了这次培训的最大感受:一是和谐共生,合作互赢的办学理念;其次是“向内求、向外求、向前走”的教学理念;三是作文课也可以很有烟火气。她指出构建语文高效课堂除了要以教材为教学内容,有序组织学生系统地学习以外,我们还需要把握课程标准,研究近几年的高考题,明确高考的出题政策和导向,并以此来调整自己的日常教学重难点;对于作文教学,可以采用导学案的方式,辅以相应的写作技巧,再以学生的范文和高考满分作文作为模版,给予学生作文包括拟题、结构、语言等方面的升格指导。

二、冉志飞老师分享必修下第八单元第15课的教学设计

必修下第八单元第15课是两篇古代散文《谏太宗十思疏》和《答司马谏议书》,从文体上讲一篇是臣子写给皇帝的奏疏,一篇是同僚之间的往来书信。冉志飞老师认为,作为文言文要先疏通字词,积累必要的文言常识。

在此基础上,对于《谏太宗十思疏》要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思路,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的劝谏艺术,培养说理能力,进而思考魏征所提的 “十思”在当时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鉴意义,赏析文章语言骈散结合的特点,可以尝试与《滕王阁序》结合起来欣赏赋的语言的特点。对于《答司马谏议书》,则要把握这封书信的写作背景,了解王安石为何要写这封信,心中对于司马光对新法的反对,王安石是怎么进行反驳和解释的,尤其是文中关于“名”和“实”分析的那段,可以跟学生重点讲解。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不管是魏征的犯颜直谏,还是王安石为了国家的发展推行变法,我们都可以感受到两位作者身上的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与担当精神,而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传承的。

三、作文教学的讨论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作文写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所以对于作文教学要在高一阶段应进行有效的讲解和训练。陈珍会老师认为,要有序列地、连续性地对作文进行训练,不能想到哪里就做到哪里;邓婕老师认为可以分版块,有具体学案导向的训练,使作文的讲解和写作都能落到实处,杨建霞提出也可以以教材为依托,进行单元的序列化训练。两位组长听取大家的意见,决定可以先从作文的审题立意和二元作文入手开始训练。

四、张海英和吴文珏组长做相关工作安排

一是周末自习课和早读课老师们要做好明确的任务安排;二是强调后期教学规划和进度;三是月考后要多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多多鼓励学生,教给他们答题的方法。

教育之道,如琢如磨,如切如磋。本次备课活动不仅是先进的教学理念的学习、教学设计的优化,更是一次对语文育人本质的叩问。从科学精神的淬炼到人文情怀的涵养,我们始终坚信:语文课堂不仅是知识的传递场,更是思维的训练营、价值的启蒙地。未来,语文组将继续以“立德树人”为根,以“核心素养”为脉,让每一堂课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阶梯,让每一次探索都指向“立己达人”的教育初心。

图/文:张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