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切实解读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有效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提高高中历史教师队伍素质,打造历史卓越课堂,酉阳县高中历史优质课大赛决赛于2025年4月2日在酉阳二中举行。此次活动由酉阳县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酉阳二中承办,来自酉阳县五所高中的参赛选手按抽签顺序进行比赛,各学校派教师代表进行观摩。本次赛事一共三个环节。
一、严把赛课标准 共商评审细则
此次评委由县资深教师和骨干教师担任。在赛课前的评委会上,酉阳县历史兼职员黄晓就“评审标准、评审细则亮点、争议处理机制”等评分内容进行了解读,县教科所冉光所长则强调本次赛课以“聚焦核心素养、创新教学范式”为评审导向,要求各评委严格遵循“公平、专业、透明”原则。
二、五课争鸣论高下 百花齐放显真章
来自酉阳一中的唐爱明老师执教《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一课。在这堂课上,唐老师以播放视频《丝路舞韵》(胡旋舞)并联系教材中课后的“问题探究”中白居易的《胡旋女》一诗引出本课主题——丝绸之路。在课程内容设计上,利用角色扮演(导游)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丝绸之路的路线和兴衰历程的必备基础知识,强化时空观念。在突破“丝绸之路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这一重点时,采用相关史料和问题探究,培养学生解读史料、能力,客观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在突破“丝绸之路在经济交流和文化交流上的双重意义”这一难点时,通过指导学生对观点类题目的解答,提升学生答题能力。
来自酉阳四中的谢家容老师执教是《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一课。谢老师以红薯这一物种导入,展示材料,结合教材课前导言,引导学生概括新航路开辟前物种交流的特点。再结合教材信息,利用两个表格,让学生自主归纳“美洲物种外传的基本情况和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传播情况”这一基础知识,在这一环节中,利用双向对比教学,通过“哥伦布大交换”双通道示意图(如玉米/马铃薯外传 vs 小麦/甘蔗引入美洲),打破单向传播认知误区。在突破“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所带来的原因和影响”难点时,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从人口、文化、生态等层面提升学生多维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来自酉阳三中的梁智鉴老师执教《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一课。梁老师采用“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四阶段模型”,突出“血缘→门第→才学”的选拔标准变迁。” 体现了阶段划分的学术性;在难点突破上通过对比汉代“四科取士”(德行、学问、明法、刚毅)与唐代“身言书判”标准,揭示人才观念的进化;通过“科举制为何从分科考试(唐)演变为八股取士(明清)?”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统治者平衡选拔效率与思想控制的考量;最后对比古代御史巡按与现代中央巡视制度,做到了古今结合,也让学生对古代监察制度有了更深的了解。
来自酉州高级中学的杨菲菲老师执教《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一课。在这一课中,杨老师以重庆市的城市化为小切口,用“晚清开埠:被动城市化;抗战内迁:战时城市化;改革开发:扩展城市化;当代挑战与治理”为线索进行串联,通过地图对比,可视数据,当代案例等教学设计,突出土案例的典型性与跨学科视角,让学生理解从重庆的城市化历程为中国近代化提供了独特样本。
来自酉阳二中的唐维维老师呈现《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一课。唐老师以音乐视频《最后的莫西干人》让学生感悟音乐情感,联结历史情境导入本课。在课堂教学中,将纲要内容和选必教材进行融合,对本课内容进行重组。以“血火殖民:人口结构重组”和“碰撞共生:文化生态重塑”为线索,在第一环节通过表格内容,回顾纲要下所学知识,带领学生自主完成近代人口迁移的概况、特征和背景等基础知识学习,培养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历史解释的素养。在第二个环节,利用相关文献和图片史料,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拉丁美洲从文化冲突、碰撞到文化交融的发展历程,认识不同文化在碰撞交流中实现交融共生”这一难点。最后从反思澳大利亚从近代到现代文化政策的不同,进行本课的情感升华:要树立承认多元、拥抱多元的文化宽容的态度!
三、名师论道显智慧 锐意创新结硕果
大赛结束后,由来自酉阳一中的评委教师胡斌对此次赛课进行了总体评价,胡老师从学术深度角度赞誉本次赛课实现了从“史实重构”到“史观建构”的跨越,体现“论从史出”的严谨性;从教学创新角度评价选手们创造性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以小见大,可以用任务驱动模式创新课堂教学,兼具内容深度和课堂参与度符合课改理念;从素养落地角度评析各位选手在问题引导上由浅入深,层次分明,师生合作落在实处,从情境创设上利用真实探究培养史料实证意识。另外,胡老师也提出了“强化问题链设计、把控课堂节奏、优化资源运用、注重概念辨析”等合理建议。
最后,进行了颁奖典礼,来自酉阳二中的唐维维老师获得了第一名并代表酉阳县参加市级优质课大赛。
教育之路漫漫,惟愿永葆初心,与智者为伍,与匠心同行。赛后各位观摩教师表示收获良多,大家纷纷表示要将比赛中的创新理念转化为常态课堂的扎实耕耘,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教育变革,让教学研究真正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沃土。
图/文:黄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