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强化高中体育课程核心素养,我校体育组进行了以“体育改革,高效赋能”为主题的集体备课。备课活动以蒋海兵老师为中心发言人,就课堂目标于改革内容做组内交流。
一、立足核心素养,明晰改革目标
在提升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要求下,课堂进一步完善四个目标:1.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至少1-2项终身受益的运动技能,提升学生体能和运动能力。2.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3.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坚韧意志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4.构建多元化、个性化的体育课程体系,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选择的空间。
二、变革课堂形式,优化课堂内容
体育课堂变革通过三大措施展开。一是,开展体育选课制。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兴趣、特长,开设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专项体育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个专项进行学习,每个专项课程设置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二是,增加体育课时。每周体育课5-7节:根据上课班级、学生选项人数、师资,统一根据选项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安排搭配专业老师进行分区域上课、指导、比赛、考核测试。开设课程制定学期大单元教学计划,做好过程教学计划与实施。三是,增设体育理论课。每学期安排一定课时的体育理论课,讲授专业运动项目知识技术、体育健康知识、运动损伤预防与处理、体育赛事规则等内容,提高学生的体育理论水平和运动素养。
随后对课堂改革的具体实施及责任落实情况做出相应安排。
三、优化教学方法,提升育人效果
转变体育课堂随意性较强的观念,规范落实分层教学法,积极组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创设情境并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为保障课堂改革实效,备课中制定了课堂评价标准,确保多元化评价主体、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评价内容多样化。在此基础上,此次课堂改革率先在高一、高二年级进行试点,全体教师全情投入、积极总结以期不断优化改革方案,提升改革效果。同时,学校从组织、师资、经费及制度上基于充分保障。
四、全组讨论,共结集体智慧
在中心发言人蒋海兵老师对体育课改讲解结束后,组上老师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探讨和交流表示,通过此次集体备课活动:1.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2.明确的各自的责任和具体的目标、任务;3.每个改革实施的每个阶段在集体备课会上要不断的总结存在的不足、提出整改措施、创新方法。
最后,体卫艺田主任阐述了课改的必要性并给全体老师加油鼓劲,相信在全组资深老教师为技术顾问,众多课程青年骨干教师全力支持下,体育课改一定会越来越好,体育组也会越来越好。
图/文:储淋 蒋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