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暖阳高照,丹桂绽放着迷人的芬芳。在这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十一月,为了助力新教师迅速融入教学岗位,提升教学技艺,推动专业发展,我校高二年级地理学科组于11月7日,精心策划并成功举办了一场新教师公开课展示活动。此次活动由李蓉老师在高二(24)班主讲,内容为选择性必修一第3.3节《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高二地理组的全体教师均积极参与,并进行了深入的评课交流。
首先,李老师以一段生动形象的非洲动物大迁徙视频作为课程的开场,瞬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随后,她自然而然地引入了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影响的教学内容。通过赤道地区的热带雨林气候和西欧地区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两个典型案例,李老师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影响这些地区气候的多种因素,如地形、太阳辐射、海陆分布以及人类活动等,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在课程的推进过程中,李老师巧妙地回归到课前提出的问题,利用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分析并回答了赤道低压带季节移动对塞伦盖蒂与马萨伊马拉地区旱季及动物迁徙的影响,实现了前后呼应,使知识讲解更加完整和连贯。
紧接着,李老师带领学生快速回顾了之前学过的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特征以及植被类型,通过知识再现巩固了所学知识。在归纳总结环节,她通过一系列的逻辑推理步骤,教会了学生如何根据平均气温、降水量等地理资料准确判断气候类型,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最后,李老师以练习题的形式结束了本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
课后,组内听课老师结合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对李老师的课堂表现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点评,共同探讨了如何进一步提升新教师的教学能力。大家一致认为,本节课的亮点在于李老师能够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段特点,采用视频引入等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她对知识点的整体把握准确,课堂节奏把控得当;板书工整清晰,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视觉辅助。
然而,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与学生的交互性有待加强,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整体状态,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课堂教学设计可以进一步优化,使结构更加完整;课堂内容可以进一步细化,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此次新教师公开课研讨活动不仅为新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也为他们与经验丰富的老师之间的交流搭建了桥梁。通过此次活动,新教师们不仅展示了自己的教学风采,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正如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希望新教师们能够继续努力,不断在实践中磨砺自己,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成为更加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图/文:李 蓉 杨 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