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紧张的高三年级期中考试的结束,2025届政治组又迎来了对考试成绩分析的时刻。此次集体备课内容主要为李艳老师从微观层面仔细分析每一题的得失和张清老师从宏观层面分析该次考试的特征,并指出了接下来政治组努力的方向。
一、微观层面析得失
李老师分别从知识点分布、试卷特点、成绩的总体情况、每题的具体得分率、高频出错的选择题、得分率低的主观题加以分析。
通过分析发现,成绩的总体情况与酉阳一中相比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是优生分数段还有成长空间;得分率低的题目主要集中在《经济生活》板块,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审题能力欠缺导致,另一方面是对教材基础知识掌握不具体、不深入、不灵活,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有待加强。
二、宏观层面指方向
在李老师分析的基础上,张清老师从宏观理论的角度又进一步对这次考试展开了分析。
张老师认为,研究近几年的考试发现:一是,重庆卷设问方式出人意料,难以捉摸。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转换成自己熟悉的设问方式,如: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可以转化为分析长江经济带是如何通过生态保护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二是,问答题学生难以提炼出与答案相近的语言文字句式结构、呈现方式,与日常熟悉的教材相比较,陌生感距离感差距感较大,未能较好地领悟答案的形成过程。三是,材料呈现的新词汇、新观点、新表述阅读理解比较困难,逻辑学规则运用能力欠缺。
基于以上的这些问题,张老师以“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为例分析一切经济学的最终指向:阐明外在的刺激是如何通过内部结构的优化,从而促进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并提出每一次考试后,学生和老师都应该生成相应的知识清单,为接下里的二轮复习埋好伏笔。基于这个目的,张老师个大家提供了可操作化、可视化、可量化的知识清单图。
本次集体备课通过两位老师的分析,进一步让全体老师明确了这次期中考试的得失。接下来,我们将在张老师建议的基础上,进一步将知识清单条理化,在以后的每次考试后,都将清单发放给学生,让学生结合考试的具体情况进行填写,建立学生政治学科学习的动态成长档案。
图/文:董冰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