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有方法,教研无止境。为切实提高新教师的专业素养,进一步提升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课堂驾驭能力,2026届化学学科组根据教学教研计划,于2023年12月19日组织本组新教师刘琼上“入门课”。本次教研活动特邀中组部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团队成员重庆一中支教教师赵立青参加,2026届化学学科组全体教师参与听课、评课。
刘琼老师上课的课题是《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思行并进,教学初显锋芒
在课程导入上,刘琼老师引用了视频形式的“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观看视频后引导学生回顾原子的结构。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并将即将学习的内容与之前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的连贯性。
在新课讲授环节,刘琼老师目标明确,从电子、质子、中子的基本数据出发,引导学生分析数据,总结构成原子的微观粒子,并通过分析电子、质子、中子的基本数据,在忽略掉电子的质量后,逐步引导学生理解质量数,化难为简,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质量数。刘老师把原子比喻成一个“足球场”,把原子核比喻成草坪上的一只“蚂蚁”,原子核外的核外电子绕原子核做高速运动,又根据原子核外可能有多个电子,电子分别在能量不同的区域内运动,我们把不同区域简化成为不连续的壳层,从而引出电子层的概念。从微观到宏观,从抽象到具体,刘老师形象生动的描述了原子的内部结构,学生的认知思维也更能够接受。微观知识对于学生来讲学习时较为困难,通过刘老师逐步引导,精美的板书,结合一定的习题练习,学生对原子结构的理解在已有认知基础上逐步深化,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认知。
教学评价,团队协作成长
为了更好的总结本次新教师“入门课”活动并帮助新教师快速成长,2026届化学学科组全体教师在3101集体备课室对刘琼老师的入门课进行评课。
刘琼老师的帮带师父王潞娟老师首先对本节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刘老师的整堂课逻辑紧密,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科学,教学方法得当,组织教学能力过硬,学生的交流效果较好,美中不足的是对一些非重点内容花费时间较多,时间分配较为不均,希望以后修正。
中组部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团队成员重庆一中支教教师赵立青老师说道,刘老师这节课充分结合了新课标对本节内容的要求,针对学生的化学观念,科学思维,态度与责任等核心素养方面进行了培养。刘老师通过灵活使用教学方法,有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
化学学科委员会主任邢丽丽老师对刘琼老师提出表扬,刘老师通过认真研读教材,深刻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充分利用已有教学资源,较好的把握住课堂,整堂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较为突出,设计合理,但是与学生的交流不充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主动提问能力有待提高。
最后,学科组长冉景丹老师就师徒帮带材料、入门课所需材料,以及下一周教学进度做了要求,同时希望各位教师紧跟课标,深挖教材,讲练结合,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多维发展。
教以潜心,研以致远。本次教研活动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学习交流、反思成长的平台,2026届化学组的老师们也充分的利用了这个平台,积极交流,协同合作,共同进步,相信2026届化学组全体教师会在这浓厚的教研氛围中,有所思有所悟,有进步有成长,深耕教研,踔厉奋发!
(图/文:冉景丹 陈振东 核稿:田亭 戴志强 审稿:冉鹏)